設計的萌芽階段-設計概念的產生
在設計概念的產生過程中,勞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。勞動創造了人,而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就必須與自然界做斗爭。人類最初只會用天然的石塊或棍棒作為工具,以后漸漸學會了揀選石塊、打制石器,作為敲、砸、刮、割的工具。這種石器便是人類最早的產品。由于人類能從事有意識、有目的的勞動,因而產生了石器生產的目的性,這種生產的目的性,正是設計最重要的一個特征。 人類早期使用的石器一般是打制成型的,較為粗糙,通常稱打制石器時代為“舊石器時代”。通過觀察世界各地遺址中發現的石器,人們可以了解到人類設計概念產生和演化的過程。世界上最早的石器(圖1-1)是在非洲的坦桑尼亞發現的,距今有300 萬至50萬年,現藏大英博物館,它們已體現了一定程度的標準化,這既是為了適應使用要求,也是由于要適于當時的技術和材料所限定的條件。與后來的石器相比,這些石器顯得有些粗糙,但已表明了原始人類對于石料的特點以及打擊成形方法的清楚認識。這些石器種類很少,主要是手斧、削刮器和杵等,每種類型都適于其特定的工作。事實上,整個人類的設計文明就已在這里萌發了。 隨著歷史的發展,人類在勞動中進一步改進了石器的制作,把經過選擇的石頭打制成石斧、石刀、石金奔、石鏟、石鑿等各種工具,并加以磨光,使其工整鋒利,還要鉆孔用以裝柄或穿繩,以提高實用價值。這種磨制石器的時代,稱之為“新石器時代”。經過磨制的精致石器顯示了卓越的美感和制作者對于形的控制能力。但是,這些精致的片狀石器并不僅是因其悅目而生產出來的,而是工具本身在使用中被證明是有效的。例如用作武器的石器的基本形狀大致相同,但有不同的尺寸系列。小的是箭頭,較大的則被用作標槍頭,這些武器都是根據獵物的不同種類而設計的。原始社會的人們在制作石器時,在石材選料上十分注意硬度、形狀、紋理的選擇,以符合不同的使用和加工要求。如石刀呈片狀,所以多選用片頁巖,以便于剝離。在制作上,多應用對稱法則。湖北出土的鉆孔石鏟(圖1-2),在藍灰色的石料上布滿了淺灰色的天然紋理,弧形的鏟口與圓形的鉆孔十分協調,而這種曲線又與鏟兩邊的直線形成對比,顯得格外悅目。 將實用與美觀結合起來,賦予物品物質和精神功能的雙重作用,是人類設計活動的一個基本特點。早在17000年前,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人就已開始利用鉆孔、刮削、磨光等技術,并采用石塊、獸牙、海貝等自然材料來制作裝飾品。它們是原始人類審美觀念的反映,體現了人類對于生活的信念和熱愛。從遺存的大量石器造型來看,原始先民已能有意識地、有控制地尋找、塑造一定的形體,使之適應于某種生產或生活的需要,這些形體作為有意識的物化形態,體現了功能性與形式感的統一。形式感中的對稱、曲直、比例、尺度等因素盡管還處于幼稚階段,但對后來的設計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,尤其是新石器時代磨制的石工具的造型設計,體現出相當成熟的形式美。需要指出的是,對于工具符合規律性的形體的感受和對于美的自覺追求,兩者不但有漫長的時間距離,而且在性質上也是根本不同的。勞動工具和勞動過程中符合規律性的形式要求(如節律、均勻、光滑等)和主體感受是物質生產的產物,自覺的美的追求則是精神生產的、意識形態的產物。人們對于線和形體的審美感在一開始并不是自覺的,而是在物質生產的基礎上,經過漫長歷史階段的升華,才成為自覺的追求,這是人類設計文明的一個飛躍。
<< 上一篇:人類設計的萌芽——產品設計 | >> 下一篇:工業設計發展歷程及工業設計生存環境 |
-
無相關信息